文化冲突:中美网友涌入小红书,对了一晚上账,双方都破防了……

人流的方向,就是文明的方向。你越不让我用,我就越要去用,这就是硬骨气的时代反击。当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喊着要禁用TikTok时,人们的反应却出乎意料。美国人不是乖乖听话,而是转身开始寻找替代品。小红书,这个曾经在美国几乎没什么名气的中国应用,竟然成了香饽饽。登录不需要手机号的便利,加上一股子“我要用中国的东西”的倔劲儿,让小红书瞬间涌入大批美国用户。这些人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用户。能够主动选择中国应用的,多半对中国没有太大的偏见。他们一边熟悉小红书的界面,一边和中国网友打得火热。对中国文化的好奇...


人流的方向,就是文明的方向。你越不让我用,我就越要去用,这就是硬骨气的时代反击。当美国政府大张旗鼓地喊着要禁用TikTok时,人们的反应却出乎意料。美国人不是乖乖听话,而是转身开始寻找替代品。小红书,这个曾经在美国几乎没什么名气的中国应用,竟然成了香饽饽。登录不需要手机号的便利,加上一股子“我要用中国的东西”的倔劲儿,让小红书瞬间涌入大批美国用户。这些人可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用户。能够主动选择中国应用的,多半对中国没有太大的偏见。他们一边熟悉小红书的界面,一边和中国网友打得火热。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、对美国现状的不满,交织出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网络盛宴。工作、收入、医疗、教育,各种话题层出不穷。结果是,双方的刻板印象一个接一个地被击破。原本以为美国的工作环境无比优越,谁能想到,大多数美国人竟然要同时打两份工?每周工作时间高达84小时,为了不达到“全职员工”的时间标准,许多公司刻意不给员工足够的工作时长,只为省下医疗保险费用。这一操作让中国网友目瞪口呆。而对美国人来说,他们第一次听说中国不少行业还真的在努力推广8小时工作制。收入问题更让人唏嘘。许多美国网友晒出自己的账单,税前月收入看着不错,可一扣税、一算房贷和各种支出,能留给自己的不过1400多美元。而中国网友对比了自己的生活开销,得出的结论是:两边的差距,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双方破防的瞬间,就是一个个数字真实而直白地摆在眼前。医疗话题成为了美国网友的痛点。叫一次救护车要3000美元,这个费用让中国网友惊呼不已。相比之下,中国医院的CT价格竟然低到让美国网友无法置信。一场咽喉炎的治疗账单在美国可能高达2000美元,而在中国只需要几百块人民币。有人感慨,活着在美国,病着在中国,简直成了奇怪的最佳选择。而教育这一块,美国网友的吐槽更是接连不断。一年三到九万美元的学费,不含任何生活费用,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。不少人为了改变命运选择上大学,但一旦背上学贷,生活的希望几乎被榨干。看到中国大学的学费清单,许多美国人直接认定,中国大学生没有资格抱怨自己的学费太贵。学贷在美国,是压在年轻人心上的一座大山。不过,中国网友也不是没有被“震撼教育”。有美国人调侃,说中国的结婚彩礼简直像是在谈一场生意,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人民币的现金让人瞠目结舌。这一番话引来一片沉默。随后,在关于作业水平的讨论中,完形填空错误率高、选择题争执不断的美国网友,又一次让中国网友直呼:这届美国人,确实不行。然而,在争论和调侃之中,中美网友发现了彼此不曾注意的闪光点。美国人发现中国人幽默风趣,直爽热情,中国人也明白了美国人并非全是“精英阶层”,更多的是和自己一样的“日子人”。这种真实的信息交换,狠狠戳破了美国政府编织的宣传泡沫,让那些对中国存有偏见的想法,第一次被真实数据和互动击退。信息茧房一旦被打破,就再也无法重回封闭的状态。无论是三分钟热度的用户,还是会成为种子传播者的深度用户,每一个了解真实信息的人,都会带着真相和思考继续影响身边的人。而小红书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文化的交汇,总是带来更多可能性。限制可以封住一个窗口,但世界早已联通,文明的方向将由人民自己决定。



相关资讯